補充說明–改革開放30年以來,內地政府通過自力更新及外界支援,有待援建的危校數目已越來越少;這原是一個可喜的現象。但是現存的待援建危校,絕大部份是位處偏遠山區的村小。而中央近年實行集中辦學政策,目的是想將教學質素提升,並鼓勵在偏遠山區的適齡入學兒童住校。於是,擴建校舍、宿舍、澡堂及飯堂等設施,便成為當地政府急切推行的首要工作。各方善長如有意援建或擴建學校,應多聽取教育當局的意見及進行實地探訪,以決定落實支援的建造項目,解決實際的需要。以前的建校經驗,部份已不合時宜,只可以作為參考。敬請垂注。
2005年本會出版五週年特刊後,得到捐方友好支援,義工朋友們熱烈響應,除在貴州省援建學校外,開始伸延至雲南、四川、江西、廣西等地。參與山區建校助學工作的前線義工朋友們也增加不少。相信大家一定積累不少在國內工作之經驗,值得交流。現借網上一角,先將本人過去十年來在國內工作的經驗提出與大家分享,希望拋磚引玉,得到更多的經驗談,造福後來建校人士,把山區教育辦得更好,實在功德無量。
甲
——
A.
建校地點之選擇
B.
親訪時注意事項
C. 非親訪時注意事項
A.
建校地點之選擇
A1.
選擇建校地點不需講求人事關係,若能符合下列條件即可考慮:
A1.1. 當地貧困面較大(依據國內劃分為國家級/省級貧困縣,是以當地每年/人平均收入作計算,按年調整)
。
A1.2. 校舍破爛、不足、或需借民房上課。
A1.3. 該區適齡入學兒童人數在未來曰子中能保持穩定。最好由當地領導保證在未來日子中承諾不會殺校或縮班;同時,建校應選擇較大規模的專案去進行。集中辦學,善用資源才符合國內教育建設的方向。
A1.4. 當地群衆支援辦學,並具熱誠。這點可從該校學生人數多寡預見。如當地群衆願意將子女放在該校就讀,表示對該校有信心。故學生人數越多,表示群衆支援度越高。
A1.5. 當地政府有承擔支援教育設施並能匹配資金支援新校舍各項建設;能編配正規師範畢業生進入該校任教,及提升學校教育質素。
A1. 6 校舍建設規模:
A1.6.1
中心小學–建立中心小學需投入的資金較大。每個鄉鎮均有中心小學;部份中心小學校長兼成爲教輔站負責人,統管鄉鎮內所有小學,屬重要崗位。
A1.6.2
村小–中心校以外之村級小學,有初小及完小之分別。
村小(初小)1-3年級;完小(1-6年級)
。必須清楚確認,因所投入的資金可大可小。
A1.7 當地政府官員有良好的溝通渠道及合作的態度。
B.
親訪時注意事項
B1.
探訪前應知會當地聯繫單位,告知探訪學校之先決條件是以迫切性的危校改建及有迫切需要爲主。某些國內單位會因人事關係或上級指示等原因,帶領訪客往一些無迫切需要之地點探訪,令大家損失大量時間及精神。本會與國內合作過的單位很多:有教育局、政協、統戰部、團委、僑辦等不同單位。本人認為最理想是把教育局作爲必須合作的夥伴之一。因爲教育局對當地教育政策及發展有比較全面的認知,例如學校分佈、學生來源等。至於政協、統戰部、團委、僑辦等則以中層官員(指州級部委)較爲理想,理由是中級官員兼受上、下方監管,貪污腐敗機會較少。
B2.
前線人員必須注意個人言行,才可以在地區建立尊嚴、威信及影響力。必須以爲山區教育事業作貢獻為目標,絕不同流合污。
B3.
前線義工應具備正確的工作理念。理智與同情心更要注意平衡。
B4.
應選擇學校在上課期間去探訪。缺乏老師及學生在場之校舍探訪欠缺真確性。
B5.
應帶備相機或DV攝錄機拍攝記錄學校情況,包括:
B5.1
危校實況
B5.2 同學們上課時的困難景況
B5.3 老師辦公室的實際情況
《最理想是拍攝一些沙龍相片準備日後展覽時用》
B6. 觀察學校之衛生情況,例如:
B6.1
學校範圍內有垃圾否
B6.2. 教室內之衛生及整潔程度
B6.3 屋頂、牆壁及窗戶是否清潔
B7.
觀察校長、老師之個人表現,例如:
B7.1
外觀整潔
B7.2重視個人衛生
B7.3. 是否有壞習慣
(在校內喝酒、吸煙、隨地吐痰等)
B8.
抽空與各級同學交談,話題可以是:學習成績、家中生活、校內生活、午膳餐單、曾否打架、有否吸煙或喝酒,及對將來的抱負等。
B9.
如帶備禮物送給老師或學生,應儘量選擇在教室內派送,以避免秩序混亂。最理想是人人有份,又或者指定是送給有特殊困難的學生,請校方妥為安排。
B10. 巡視危校後,應與當地領導、教育局、學校校長及老師座談,主要是瞭解校長、老師對學校之歸屬感;學校過去的歷史;校長、老師的教學理念,及對教風、學風之積極性。簡單會談以不超過45分鐘為佳。如果舊校舍之結構仍然安全,則應瞭解一下當新校舍建成後,舊校舍會作何用途,例如將之變賣、抑或會改建為校舍的其他用途等。
《
任何義工在探訪期間,絕不可以表態或暗示可以幫忙援助興建,以免他們空歡喜一場。切記切記!》
B11. 如被邀往參觀新校址位置時,應特別留意下列要點:
B11.1
基礎是否穩固
B11.2 避免靠近河流
B11.3會否有泥石流危機
B11.4 是否位於打雷區
《
如果時間緊迫,視察學校時義工們應分工合作,抓緊時間分頭進行,以達致最佳效果
》
C. 非親訪時注意事項
假如義工已有足夠親訪經驗,對當地一般情況、經濟及民生已有充份瞭解,則可以從對方提交的《立項報告》中決定要援建的專案。請參閱S2表格內容。
C1. 《立項報告》資料目錄:
C1.1
《
申請援建校舍立項報告書》內容:
C1.1.1
相關學校所在位置
C1.1.2
該校之興建年份
C1.1.3
該校之覆蓋範圍、村名及村民人數
C1.1.4
該校結構之現況說明
C1.1.5
該校現有之班數及學生人數
C1.1.6
申請援建之新校舍是原址拆建還是另外覓地新建
C1.1.7
新建校舍之教室規模詳細說明
C1.1.8
提供此《立項報告》之單位名稱、地址、聯繫人姓名、電話、手機號碼及傳真號碼
C1.1.9
申請日期
C2. 鄉/鎮/市/縣政府對該專案修建之《承諾書》
C3. 修建項目之資金概算及經費來源說明
C4. 擬建學校之平面規劃圖
C5. 危房之鑒定報告
C6. 待援建校舍現狀之圖片,內容應包括:
C6.1
學校之遠景及全景
C 6.2
學校之危房點
C6.3
如該校仍然用作教室,應拍攝目前學生與老師在教室上課之情況;如該校經已棄用,則應拍攝學生與老師現時上課的地點,並且加以說明。
C6.4
全體師生于學校前方合照
C 6.5
從學校之前、後,左、右不同角度拍攝的主體相片
C6.6
如該校已有部份為新建校舍,則應將全部校舍都拍攝下來,不要只拍攝破舊校舍,而忽略新建的部份。
【附言】預製《立項報告》的好處:
1. 從《立項報告》之製作,可見該工作單位的工作能力與水平
2. 可見製作《立項報告》之工作單位是否態度認真
3.
檢視《立項報告》內容是否浮誇不實
4. 查找所製作的《立項報告》是否有隱瞞真相,內容是否與所提供的相片情況相符
乙
——
A. 援建校舍的規模及數量
B. 是否要求完整的配套設施
C. 援助金額的計算方法
A.
援建校舍的規模及數量
小學校舍教室面積由25
M² - 48 M²之間,,計算方法是每位學生佔
1.1 M²,實際建築面積建基於學生人數的多寡。
中學校舍教室面積一般是56
M²,中學生每位約佔1.2
M²。
實驗室面積一般是80
M²。
實驗
儀器準備室面積一般是
44 M²。
圖書室(包括藏書間及閱讀室)面積共
58 M²。
教師辦公室面積一般是52M²或其他。
B.
是否要求完整的配套設施
例如:禮堂、校長室、圖書室、活動室、儀器室、學生宿舍、老師宿舍、操場、圍場、水池、飯堂、微機電腦室等
※
配套設施可按序完成,毋須急於一次過全部興建
※
或者可以獎勵性質,鼓勵學校積極地提升教學質素,有表現時便會恊助完成
C.
援助金額的計算方法
—
不同的省份有不同的建築價格,一般以M²
來計算,方法有:
C1.
一般計算方法
C2. 認真計算方法
C3. 不用計算方法
C4. 極貧県
C5.
地震區
+ 15 – 20% C6. 極寒區
+ 15 – 20%
概括而言,貴州省
350元/
M² 至
400元/
M² (不能直達公路的再加50%)
雲南及四川省
約600元/
M²
《
基於國內建築材料及工資不斷上漲,這些於05年統計得出的數字僅能作參考,不能作準。》
丙
——
確認建校專案
A.
須白紙黑字
(初步確涊)
B. 有命名權,學校立碑記
C. 進行奠基,簽正式協定
D. 進行第一次匯款
A.
初步確認建校時必須以白紙黑字清楚列明捐助之金額及校舍的規模,避免日後爭抝。(參見S2表格)
B.
捐方擁有新建校舍之命名權,規定於學校牆上當眼之處石刻校名,並於牆上設立永久碑記。
C.
利用(S3)表格制定奠基儀式及(S4)表格簽訂協議書,藉以規範各方應負的責任,並維護捐贈者的權益。
《附言》維護捐贈者的權益主要有三點
:
(1)
責任問題
:
援助者只負責捐款並分三期支付,並無任何其他責任。受援方應負責校舍建築期間安全施工,驗收,及學校建成後的維修管理等。
(2)
工程質量、安全及監工等問題:
工程質量應交由當地政府監管,質量如出現問題,重建費用由他們負責。儘量避免參與建校的監督工作,但可適度地參與意見。
(3)
建築日期及完成項目的規限:必須清楚列明建築期限、建築規格及其它相關內容,例如校名、碑記等附件資料,在驗收學校時便可以互相對照;如對方無理由地逾期完工,援建者可以停止支付捐款,以收阻嚇作用。
D.
當上述之A.B.C.
程序完成後,便可以安排匯款。故比,所有待援建專案資料必須預先搜集及整理,當有捐贈者查詢援建學校時,便可以即時提供選擇,以最快速度協助國內貧困地區解決教育設施的問題。
丁
——
建校中、後期之跟進工作
A. 確認中期付款
B.
支付尾期建校款項
C. 親訪參加竣工禮
A.
中期付款乃依據《協議書》訂明,大約在建築主體完成60%時,有關單位寄來中期報告及最少四張相關相片後,便可匯付中期之建校款項。
《附言》建築期間之監管一般由當地教育局基建科執行;也有部份地方以培訓學校之校長後再由校長負責監工,而且效果很好。
B.
支付尾期建校款項
的有關工作
B1.
先給捐方寄發邀請信,邀請捐方參加校舍竣工典禮。
B2.
內地相關部門於提交尾期報告書時,須一併寄來校舍完成的照片大約7-8張,包括教學樓、辦公室、廁所等重要建築的內、外形貌。本會於收妥尾期報告及驗收證明無誤後,捐方或會親到現場作實地視察;而本會則在收齊上述文件、照片及感謝信後,自會匯寄尾期建校費用。
B3.
有關校名及碑記的製作,應按照《協議書》內的指示進行;而碑記在製作前應先把擬好之文稿傳真給本會閱覽,待確認後始行製作,以免出錯。以往中學的校名製作使用鈦金銅字,每字約1
M²,但最新的建議則傾向用石刻校名,裝在學校當眼處;而小學的校名則一向是採用石刻,每字約60
CM²。
B4.
校舍主體驗收由該縣的單位負責。
C.
親訪參加竣工禮
C1.檢查內容:
C1.1
校舍面積是否與《協議書》內文相符。
C1.2
校舍質量雖然無法監控,但可以從表面觀察成效。特別留意檢視天花有否漏水;門窗是否開合順暢;地面英泥批蕩是否平坦;天花、牆身等粉刷情況。又要注意校舍內外是否整潔;地上是否有垃圾、煙頭、痰漬;廁所的衛生情況,以及是否有水源搞好衛生等。
C2.
送贈給學生的禮品以文具爲主,人人有份。派送時注意秩序,防止混亂。
C3.
致辭內容盡量簡短,以鼓勵老師及同學們愛護學校,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為主旨。
C4.
留意並記錄尚待完善的專案。如有時間,可以與老師、校長及中心校校長等會談,請他們提出意見及提交報告。
《切記》
(1)
與國內合作夥伴相處時,應採取互相尊重之合作態度。
(2)
不要以個人過去之工作經驗或習氣,套用在與國內合作單位之事項上而要求對方執行,但可提供友善意見。
(3)
不要試圖改變或干預國內之教育政策,但可提供友善意見。
上述之建校經驗談,只屬個人體驗之總結,並無指引之意圖。世事多變,
經驗談亦未必人人合用,祈共勉。
2009年1月修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