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雲南的體驗
A132
近年,不少國家認為中國崛起,經濟蓬勃發展,達到先進國家水平。其實,發達國家經過幾百年的發展擴張,才能有今天的成果。但中國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才實行改革開放,經過三十多年,人民的生活確實有很大的改變。不過,中國近二百年飽經憂患,百廢待舉,加以國土幅員遼闊,人口眾多,三十多年的努力,在歷史的長河中,只是一小步。要做的事還有很多,特別在中國偏遠的貧困山區,仍有很多事情需要我們關注。
慈恩基金會的信念,是不談政治,不講宗教信仰,一心一意,腳踏實地,為祖國貧困山區的事務添磚增瓦,以效微勞。慈恩基金會的義工經常到內地,親自考察和落實各種受援助的項目,向有需要人士親手送上祝福,確保捐款全數用得其所。義工們自行承擔住宿及旅費,絕不動用捐款分毫。他們僕僕風塵,四處奔波,提倡無私奉獻和助人自助的精神,既提升別人的生活質素,也豐富自己的生命內涵。他們將內地有需要地區和人士的真實一面帶回來。以下是本會義工剛從雲南省紅河和元陽地區看到一些當地的情況:-
在山區修建鄉村校舍是慈恩基金會在內地的一項重要工作,隨著國家的經濟發展,國家推行『強制九年免費教育』後,適齡的兒童及青少年得以接受基本教育,令他們的知識和目光得以擴闊,使他們能參與國家製訂的計劃穩步前進,創造更好的明天。由於村校多數位於偏遠地區,部份學生有時要走很長的路才到校,路上的安全也是隱憂。下圖的學生便要花四小時來回家校之間,算是比較近。下頁『架車中心校』的學生,便要步行八小時才可回家,因此需要寄宿,只在暑假和寒假回家。加上村校的各項條件較差,並且難以聘請到足夠的及格師資,以致村校學生的水平較低。近年,國家大力在鄉鎮發展中心校,將學生集中到師資及設備較佳的中心校內就讀和寄宿,免卻學生因上課而要每天長途跋涉。至此,許多村校的歷史任務亦邁向完結,慢慢地被中心校取替。隨之而起是對教學樓、宿舍和食堂的需求增加,而慈恩基金會亦轉而籲請捐方協助興建這類建築物。至於個別村校重建的申請,會方要求校方統計到有足夠學童及地方教育當局擔保五年內沒有撤校的打算。以下是此行在雲南見到的學校情況:
自從國家推行“全國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為貧困地區的小學和初中學生提供營養午餐。慈恩基金會亦相應地終止了在貴州地區『愛心一蛋』行動,將捐款用於助學和其他項目上。當這批義工在內地考察時,就見許多助學計劃經已落實,但用膳配套設施仍須改善。因此,本會籲請善心人士捐助興建飯堂和廚房,讓學生能在一個較衛生的環境用餐。
這次義工到雲南,還見到當地的許多簡陋衛生設施。所以近年來慈恩基金會在內地偏差地區,為居民援建衛生室(診所)和衛生院(地區醫院),以提升當地的醫療及衛生水平。
慈恩基金會的義工們會按實際需要,為內地偏遠地區的困難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並且確保捐款是用於適當的項目上和向有需要的人送上祝福。我們感謝大家一直以來對我們工作的支持,祈望在往後的日子繼續獲大家的支持,為內地偏遠地區竭誠服務。
更新日期:二○一三年四月三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