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nt

關愛组過往點滴

Posted in 外訪隨筆

A75

關愛組原名扶貧組,在 2012 年,慈恩基金會決定重新改名為關愛組,宅是本會最早成立的工作組之一,顧名思義,本組的工作是關愛有需要人士,扶助經濟上最需要資助的人,例如:失去父母的孤兒、殘疾人士和獨居長者等。這些年來義工們在工作中有許多難忘的感受,茲選取幾個有照片紀錄的例子簡介如下: 

1. 2003年10月到赫璋縣紅岩小學考察途中,遇上一位失學兒童,他跟三個弟妹背著柴草上路,我們問明原委,馬上替他安排到紅岩小學去,並資助其書簿雜費。

2.   2004年7月四名國際學校學生參與義工探訪活動,跟我們到貴州黔東南州親作實地體驗。山路崎嶇不平,深入山區得坐八小時車,途中得下車舒展一下筋骨。

 3.  2005年4月我們與美國榮光基金會一行人到黔南州去,實地視察學校設施之不足,課室相當陰暗冰冷,我們給學生送上圍巾,讓他們感受到一點暖意。

 4.  2007年4月到開陽縣楠木渡鎮探訪孤兒,他自少跟爺爺相依為命,生活貧苦,但面上總掛著微笑,反而爺爺一臉愁容,怕孫兒日後無依無靠。

 5.  2008年6月我們到松桃縣小平甘溪小學出席奠基儀式,並專程家訪貧困學生。

 6.  2008年6月到沿河縣冷後錫群小學派發生活補助金,身穿灰色汗衣的學生,天生沒有耳朵,聽覺極弱,口齒不清,讀書很吃力,故十三歲仍是五年級學生。

2009新 年伊始慈恩的義工們再次出發到貴州去,這次是為考察新項目──醫療站而來。以往慈恩全力援建學校,活動由千禧年進行至今已上了軌道,加上國家的「兩免一 補」政策,讓更多適齡兒童有機會上學。於是慈恩基金會決定在教育以外,也增強偏遠山區的醫療保健工作,加上國家亦推行農民醫療保險計劃,此計劃給山區農民 提供基本醫療服務。

我們先探訪高山苗族山寨居民,山路不平兼要七彎八拐,在五十分鐘車程後,我們還要行半小時山路,才到達目的地。我們有四驅車代步也感顛簸難行,試想像居民 有病在身,沒法自行落山,得付數百元給救護車及醫療人員,上山接送到鎮上,很多居民花不起這筆費用,令疾病一拖再拖,沒有及時的治理,後果可能是永久傷殘 或死亡。若慈恩基金會資助偏遠山區興建醫療站,這既可令傷患居民受惠,同時亦提高他們的保健意識。這跟援建學校同樣有意義!

離開貴州時,我在想,當地的農民雖然生活艱苦,但他們卻很知足,他們只求身體健康和一家平安,與此同時,我覺得能在香港這個大城巿生活,其實很幸運,我會更珍惜自己擁有的一切。